苋菜秋冬季种植生长生理特性及其栽培技术分析

邵玲1,*, 陈甜妹2,3
1肇庆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, 广东肇庆526061; 2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, 广东肇庆526061; 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, 广东佛山528294

通信作者:邵玲;E-mail: shaoling@zqu.edu.cn

摘 要:

以8种不同产地的苋菜品种为材料, 在肇庆地区持续2年采用露地与设施大棚栽培的方式, 探讨秋冬季苋菜的生长生理特性, 为反季节高效优质栽培苋菜提供科学依据。结果表明: 露地栽培地9~28°C温度变幅, 明显抑制苋菜植株的正常生长。特选尖叶苋菜(TL)、新白苋菜(XL)品种的发芽率低于50%, 各品种植株显著矮化,圆叶白苋菜(YL)、 XL株高仅为5 cm左右。大棚栽培的各苋菜品种的发芽率、株高、叶长、叶宽、生物量明 显优于露地的栽培方式。露地栽培显著提高苋菜叶中叶绿素SPAD值、苋菜红素、总酚和类黄酮等次生代谢物的积累, 为苋菜在本地区秋冬季试行种植提供了生理依据。红叶型苋菜品种对中度低温胁迫适应性更强, 3种次生代谢物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绿叶型品种。供试的8种苋菜品种中, YL、 TL、 XL品种并不适合在广东肇庆地区秋冬季节栽培。苋菜在当地的反季节栽培, 建议采取设施大棚的种植方式, 选用江西产地的圆叶 红苋菜(YH)或广西产地的优选快大尖叶青苋菜(KL)品种, 可达到较好的经济收益。

关键词:苋菜; 叶色型; 不同产地品种; 反季节栽培; 生长生理特性; 广东肇庆

收稿:2019-03-25   修定:2019-08-02

资助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31201142)和“粤中西部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”创新团队(肇学院[2016]48号)。

此摘要已有 773 人浏览

Back to top